1917年
1歲
7月24日,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。
1921年 5歲
家庭教師葉老師開始教方塊字「人手足刀尺……」。
1923年 7歲
開始學讀詩經、唐詩。
1924年 8歲
讀《女論語》、《女誡》、《孟子》。背得不完全,時常挨罵。
讀香煙洋片背後的故事,聽堂叔講《三國》,對歷史故事發生興趣。
1925年 9歲
讀《論語》、唐宋古文、《左傳》,學作文。
1926年 10歲
偷看武俠、言情等小說。50年代 文藝雜誌及作家影像資料庫──琦君
葉老師特准看《三國演義》及《東周列國誌》指定部分,要寫感想,甚苦。
1927年 11歲
在北平的哥哥去世,以文言文寫〈祭兄文〉,又以白話寫〈哭哥哥〉,堂叔說白話的寫的更真。
1928年 12歲
經堂叔指點開始寫語體文。
遷居杭州。
1930年 14歲
考入弘道女中。國文名列前茅,英文算數不及格。
1932年 16歲
初中部作文比賽第一名,國文英文皆名列前茅,被同學封為「文學大將」,頗沾沾自喜。
1933年 17歲
試寫〈桃花開了的時候〉小說一篇,投稿浙江東南日報副刊被退回,甚灰心。
免試直升高中部。暑假中由父親督促重溫左傳、史記,並讀通鑑,我暗中讀新舊小說甚多。
1934年 18歲
高一任導師命寫〈煙鬼下場〉應徵,以佳作入選,得稿紙二刀,鉛筆半打。
1935年 19歲
國文老師鼓勵耐心作文,從回憶文入手。寫了〈童年瑣記〉又將〈桃花開了的時候〉改寫,均被選入壁報與學校年刊。
〈我的朋友阿黃〉,投稿浙江青年,被刊出,得稿費二元四角。
再一次以新詩投稿,又得稿費七角。
當選為學生自治會學術股長,主辦演講會、辯論會等,為我學生時代最輝煌時期。
1936年 20歲
高中畢業(經過會考)直升之江大學中文系。
1937年 21歲
中文系同學追隨瞿師散步錢江大橋、六和塔、九溪十八澗。
寓教誨於娛樂,於山水中悟恬淡的生活情趣。瞿師有「短策暫辭奔競場,同來此地乞清涼」及「松間數語風吹去,明日尋來盡是詩」之句,吟哦中深有所悟。真有「浴乎沂,風乎雲雩,詠而歸」的樂趣。
作文比賽,全校第一名,題目是〈中學六年作文文集自序〉。
1938年 22歲
因中日戰爭,輟學返故鄉,瞿師亦避亂瞿溪,因得就近請益,學詩詞、讀老莊。瞿師贈詩有「希真今日黛沈沈,七字(指詩詞)燈前解用心」之句,垂勉至多。
1939年 23歲
返滬上續學。因副系英文,讀西洋名著多種。美籍老師Dr. Day與Mrs. White教學態度和藹認真,對我指導啟迪尤多,因悟無論中西文學名著,總是要從至情至性中出發,從實際的 體認著筆。
將童年時所背《灶神經》、《十八歲姑娘》等寫成古風,得全系同學讚賞。
1940年 24歲
瞿師奔喪返里,由尤龍沐勛老師代詞選,教作「慢詞」。
1941年 25歲
卒業大學,任教上海匯中女中。為盧燕(她原名盧燕香)編導話劇「火煉」(與另一為任教該校的同學合作)。
1943年 27歲
返故鄉任教永嘉縣中,為學生編導話劇。
瞿師亦返故鄉,囑寫〈之江同學滬濱歡聚回憶錄〉,引起寫回憶文的興趣。
永中距瞿師寓所謝池巷(因永嘉太守謝靈運「池塘生春草」得名)甚近,我常帶領同學趨訪瞿師,面授作詩之道。瞿師故有「秋山滿眼謝家詩」之句。
1945年 29歲
勝利復員回杭州,任教母校兼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,得以暢覽群籍與雜誌,偶寫雜感寄報刊。
1949年 33歲
五月來台。
六月間第一篇〈金盒子〉投〈中央副刊〉,第二篇〈飄零一身〉投《中央日報》婦女家庭版,都被刊出,乃開始寫散文。由中婦主編武月卿女士介紹結識許多文友。
1950年 34歲
結婚。
1951年 35歲
短篇小說〈姊夫〉,在《文壇》創刊號刊出。
1954年 38歲
1月,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《琴心》(國風雜誌社)。
1956年 40歲
1月,自費出版短篇小說集《菁姐》(今日婦女半月刊)。
蔣總統祝壽徵文(中央黨部婦女會舉辦)第二名(第一名缺)。
1958年 42歲
9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百合羹》,開明書局。
1962年 46歲
5月,出版散文合集《溪邊瑣語》,婦友月刊社。
1963年 47歲
8月,出版散文集《煙愁》,台中:光啟社。
1964年 48歲
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章。
1965年 49歲
代表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應邀訪韓。
短篇小說〈百合羹〉譯為韓文,刊載韓國《女苑》月刊。
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傻鵝皮杜妮》,國語日報出版部。
1966年 50歲
9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賣牛記》,省教育廳。
12月,出版《琦君小品》,台北:三民書局。
1968年 52歲
1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繕校室八小時》,台北:商務印書館。
1969年 53歲
6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老鞋匠和狗》,省教育廳。
11月,出版散文集《紅紗燈》,三民書局。
1970年 54歲
獲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。
1971年 55歲
11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七月的哀傷》,驚聲文物供應社。
1972年 56歲
應美國政府邀請訪問夏威夷及美國本土。
1975年 59歲
《煙愁》由書評書目出版社重排,三版出書。
7月,出版散文集《三更有夢書當枕》,台北:爾雅。
12月,出版選集《琦君自選集》台北:黎明文化公司。
1976年 60歲
應《讀者文摘》主編特約寫散文〈母親〉,刊載於8月號。
12月,出版散文集《桂花雨》,台北:爾雅出版社。
1977年 61歲
1月,出版小品散文集《細雨燈花落》,台北:爾雅。
隨夫留居美國。
1978年 62歲
1月,出版隨筆《讀書與生活》,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。
8月,出版散文集《千里懷月人在峰》,台北:爾雅。
1979年 63歲
3月,出版散文集《與我同車》,台北:九歌。
1980年 64歲
4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錢塘江畔》,台北:爾雅。
自美返國,任教中央大學中文系。
10月,出版散文集《留予他年說命夢痕》,台北:洪範。
12月,散文小說集《琴心》由爾雅出版社重排出版。
1981年 65歲
1月,出版散文集《母心似天空》,台北:爾雅。
4月,出版詞論《詞人之舟》,台北:純文學。
8月,出版散文集《琦君說童年》,台北:純文學。
9月,散文集《煙愁》由爾雅出版社重排出版。
12月,爾雅出版社增訂出版短篇小說集《菁姐》。
出版《純文學短篇小說選譯》,台北:純文學。
1983年 67歲
再隨夫留居美國。
2月,出版散文集《燈景舊情懷》,台北:洪範書店。
5月,出版散文集《水是故鄉甜》,台北:九歌。
1984年 68歲
應邀出席紐約美東區中華婦女聯誼會座談。
1985年 69歲
6月,出版散文集《此處有仙桃》,台北:九歌。
6月,出版散文集《琦君寄小讀者》,台北:純文學。
《琦君寄讀者》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。
1986年 70歲
11月,出版小品文集《玻璃筆》,台北:九歌。
《此處有仙桃》獲國家文藝獎。
應邀出席休士頓中華婦女工商會美國總會演講「婦女與文學」。
應邀出席舊金山國建會美西分會文學組座談。
1987年 71歲
10月,出版評論集《琦君讀書》,台北:九歌。
應邀出席休士頓建國會美西分會文學組座談。
1988年 72歲
3月,出版散文集《我愛動物》,台北:洪範。
4月,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涼風山莊》,台北:純文學。
7月,出版散文集《青燈有味似兒時》,台北:九歌。
1989年 73歲
10月,出版小品文集《珍珠與眼淚》,台北:九歌。
應邀返國出席文建會與中央日報副刊合辦之「文學討論會」。
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比伯的手風琴》(漢藝色研出版社)與《李波的心聲》(漢藝色研出版社)。
1990年 74歲
8月,出版散文《文與情》,台北:三民書局。
10月,出版散文《母心‧佛心》,台北:九歌。
1991年 75歲
1月,出版小說《橘子紅了》,台北:洪範。
7月,出版散文《一襲青衫萬縷情——我的中學生活回憶》(爾雅出版社)。
9月,出版散文《媽媽銀行》,台北:九歌。
1992年 76歲
2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愛吃糖的菲利》,台北:九歌。
3月,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好一個餿主意》,台北:遠流。
1995年 79歲
2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小偵探菲利》,台北:九歌。
出版《萬水千山師友情》,台北:九歌。
2004年 88歲
6月,與夫婿返台定居於淡水。
2006年 90歲
6月7日凌晨4點45分病逝於台北市和信醫院。
7月24日,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。
1921年 5歲
家庭教師葉老師開始教方塊字「人手足刀尺……」。
1923年 7歲
開始學讀詩經、唐詩。
1924年 8歲
讀《女論語》、《女誡》、《孟子》。背得不完全,時常挨罵。
讀香煙洋片背後的故事,聽堂叔講《三國》,對歷史故事發生興趣。
1925年 9歲
讀《論語》、唐宋古文、《左傳》,學作文。
1926年 10歲
偷看武俠、言情等小說。50年代 文藝雜誌及作家影像資料庫──琦君
葉老師特准看《三國演義》及《東周列國誌》指定部分,要寫感想,甚苦。
1927年 11歲
在北平的哥哥去世,以文言文寫〈祭兄文〉,又以白話寫〈哭哥哥〉,堂叔說白話的寫的更真。
1928年 12歲
經堂叔指點開始寫語體文。
遷居杭州。
1930年 14歲
考入弘道女中。國文名列前茅,英文算數不及格。
1932年 16歲
初中部作文比賽第一名,國文英文皆名列前茅,被同學封為「文學大將」,頗沾沾自喜。
1933年 17歲
試寫〈桃花開了的時候〉小說一篇,投稿浙江東南日報副刊被退回,甚灰心。
免試直升高中部。暑假中由父親督促重溫左傳、史記,並讀通鑑,我暗中讀新舊小說甚多。
1934年 18歲
高一任導師命寫〈煙鬼下場〉應徵,以佳作入選,得稿紙二刀,鉛筆半打。
1935年 19歲
國文老師鼓勵耐心作文,從回憶文入手。寫了〈童年瑣記〉又將〈桃花開了的時候〉改寫,均被選入壁報與學校年刊。
〈我的朋友阿黃〉,投稿浙江青年,被刊出,得稿費二元四角。
再一次以新詩投稿,又得稿費七角。
當選為學生自治會學術股長,主辦演講會、辯論會等,為我學生時代最輝煌時期。
1936年 20歲
高中畢業(經過會考)直升之江大學中文系。
1937年 21歲
中文系同學追隨瞿師散步錢江大橋、六和塔、九溪十八澗。
寓教誨於娛樂,於山水中悟恬淡的生活情趣。瞿師有「短策暫辭奔競場,同來此地乞清涼」及「松間數語風吹去,明日尋來盡是詩」之句,吟哦中深有所悟。真有「浴乎沂,風乎雲雩,詠而歸」的樂趣。
作文比賽,全校第一名,題目是〈中學六年作文文集自序〉。
1938年 22歲
因中日戰爭,輟學返故鄉,瞿師亦避亂瞿溪,因得就近請益,學詩詞、讀老莊。瞿師贈詩有「希真今日黛沈沈,七字(指詩詞)燈前解用心」之句,垂勉至多。
1939年 23歲
返滬上續學。因副系英文,讀西洋名著多種。美籍老師Dr. Day與Mrs. White教學態度和藹認真,對我指導啟迪尤多,因悟無論中西文學名著,總是要從至情至性中出發,從實際的 體認著筆。
將童年時所背《灶神經》、《十八歲姑娘》等寫成古風,得全系同學讚賞。
1940年 24歲
瞿師奔喪返里,由尤龍沐勛老師代詞選,教作「慢詞」。
1941年 25歲
卒業大學,任教上海匯中女中。為盧燕(她原名盧燕香)編導話劇「火煉」(與另一為任教該校的同學合作)。
1943年 27歲
返故鄉任教永嘉縣中,為學生編導話劇。
瞿師亦返故鄉,囑寫〈之江同學滬濱歡聚回憶錄〉,引起寫回憶文的興趣。
永中距瞿師寓所謝池巷(因永嘉太守謝靈運「池塘生春草」得名)甚近,我常帶領同學趨訪瞿師,面授作詩之道。瞿師故有「秋山滿眼謝家詩」之句。
1945年 29歲
勝利復員回杭州,任教母校兼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,得以暢覽群籍與雜誌,偶寫雜感寄報刊。
1949年 33歲
五月來台。
六月間第一篇〈金盒子〉投〈中央副刊〉,第二篇〈飄零一身〉投《中央日報》婦女家庭版,都被刊出,乃開始寫散文。由中婦主編武月卿女士介紹結識許多文友。
1950年 34歲
結婚。
1951年 35歲
短篇小說〈姊夫〉,在《文壇》創刊號刊出。
1954年 38歲
1月,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《琴心》(國風雜誌社)。
1956年 40歲
1月,自費出版短篇小說集《菁姐》(今日婦女半月刊)。
蔣總統祝壽徵文(中央黨部婦女會舉辦)第二名(第一名缺)。
1958年 42歲
9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百合羹》,開明書局。
1962年 46歲
5月,出版散文合集《溪邊瑣語》,婦友月刊社。
1963年 47歲
8月,出版散文集《煙愁》,台中:光啟社。
1964年 48歲
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章。
1965年 49歲
代表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應邀訪韓。
短篇小說〈百合羹〉譯為韓文,刊載韓國《女苑》月刊。
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傻鵝皮杜妮》,國語日報出版部。
1966年 50歲
9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賣牛記》,省教育廳。
12月,出版《琦君小品》,台北:三民書局。
1968年 52歲
1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繕校室八小時》,台北:商務印書館。
1969年 53歲
6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老鞋匠和狗》,省教育廳。
11月,出版散文集《紅紗燈》,三民書局。
1970年 54歲
獲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。
1971年 55歲
11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七月的哀傷》,驚聲文物供應社。
1972年 56歲
應美國政府邀請訪問夏威夷及美國本土。
1975年 59歲
《煙愁》由書評書目出版社重排,三版出書。
7月,出版散文集《三更有夢書當枕》,台北:爾雅。
12月,出版選集《琦君自選集》台北:黎明文化公司。
1976年 60歲
應《讀者文摘》主編特約寫散文〈母親〉,刊載於8月號。
12月,出版散文集《桂花雨》,台北:爾雅出版社。
1977年 61歲
1月,出版小品散文集《細雨燈花落》,台北:爾雅。
隨夫留居美國。
1978年 62歲
1月,出版隨筆《讀書與生活》,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。
8月,出版散文集《千里懷月人在峰》,台北:爾雅。
1979年 63歲
3月,出版散文集《與我同車》,台北:九歌。
1980年 64歲
4月,出版短篇小說集《錢塘江畔》,台北:爾雅。
自美返國,任教中央大學中文系。
10月,出版散文集《留予他年說命夢痕》,台北:洪範。
12月,散文小說集《琴心》由爾雅出版社重排出版。
1981年 65歲
1月,出版散文集《母心似天空》,台北:爾雅。
4月,出版詞論《詞人之舟》,台北:純文學。
8月,出版散文集《琦君說童年》,台北:純文學。
9月,散文集《煙愁》由爾雅出版社重排出版。
12月,爾雅出版社增訂出版短篇小說集《菁姐》。
出版《純文學短篇小說選譯》,台北:純文學。
1983年 67歲
再隨夫留居美國。
2月,出版散文集《燈景舊情懷》,台北:洪範書店。
5月,出版散文集《水是故鄉甜》,台北:九歌。
1984年 68歲
應邀出席紐約美東區中華婦女聯誼會座談。
1985年 69歲
6月,出版散文集《此處有仙桃》,台北:九歌。
6月,出版散文集《琦君寄小讀者》,台北:純文學。
《琦君寄讀者》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。
1986年 70歲
11月,出版小品文集《玻璃筆》,台北:九歌。
《此處有仙桃》獲國家文藝獎。
應邀出席休士頓中華婦女工商會美國總會演講「婦女與文學」。
應邀出席舊金山國建會美西分會文學組座談。
1987年 71歲
10月,出版評論集《琦君讀書》,台北:九歌。
應邀出席休士頓建國會美西分會文學組座談。
1988年 72歲
3月,出版散文集《我愛動物》,台北:洪範。
4月,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涼風山莊》,台北:純文學。
7月,出版散文集《青燈有味似兒時》,台北:九歌。
1989年 73歲
10月,出版小品文集《珍珠與眼淚》,台北:九歌。
應邀返國出席文建會與中央日報副刊合辦之「文學討論會」。
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比伯的手風琴》(漢藝色研出版社)與《李波的心聲》(漢藝色研出版社)。
1990年 74歲
8月,出版散文《文與情》,台北:三民書局。
10月,出版散文《母心‧佛心》,台北:九歌。
1991年 75歲
1月,出版小說《橘子紅了》,台北:洪範。
7月,出版散文《一襲青衫萬縷情——我的中學生活回憶》(爾雅出版社)。
9月,出版散文《媽媽銀行》,台北:九歌。
1992年 76歲
2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愛吃糖的菲利》,台北:九歌。
3月,出版兒童翻譯小說《好一個餿主意》,台北:遠流。
1995年 79歲
2月,出版兒童小說《小偵探菲利》,台北:九歌。
出版《萬水千山師友情》,台北:九歌。
2004年 88歲
6月,與夫婿返台定居於淡水。
2006年 90歲
6月7日凌晨4點45分病逝於台北市和信醫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